用一根手指指着别人的时候,三根手指正指着自己。你怎么理解这句话?
✅解题思路
先自己思考一遍,再看解析效果更好哦~
友情提示:
面试学习的是方法,不是答案。
✨这是一道态度观点题。(朝夕原创解析)
态度观点题常用答法是:是什么——为什么——怎么办。
🤔这个很多考生都知道,但是这个框架在应对某些很「简单」的题目的时候,就显得不够用了。
👉题目带出的信息越少,我们在论述“是什么——为什么——怎么办”的时候,很容易词穷,说着说着就没话说了。
这个时候我们的方法,可以“多找几个论点”。
角度多了,解答的内容也会多。
比如这道题,大多数都能得出的角度是:
1.不要随意指责他人。
如果只答这一个角度,答不出太多内容来。我们引申一下,是不是还可以得到一下角度:
2.学会沟通,学会交流。
3.指责他人前,先审视自身。
4.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。
5.受到指责的时候,应该怎么做?
6.责怪他人的时候,怎么表达更合理?
💯教大家一个技巧,当我们的答题角度越多的时候,态度观点题就会越容易答出来。
👉还有,论述的时候别光说道理,可以拿一些现象、一些身边发生的事、自己经历的事出来例证一下,这样就容易展开了。
✅思维导图
✍️作答参考
不到别人生活中指手画脚,是难得的修为。在指责别人的同时,也是在诋毁自己,要学会用一颗理解的心去看待对方,看待这个世界。
首先,宽容体谅,是成熟的标志。
换位思考,宽容体谅,才是人与人之间善良的沟通方式,形成相互体谅的思维习惯,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。前段时间,有一则关于“让座”的新闻,老人指责年轻人:“现在的人,真不懂得敬老!”周围的人也用谴责的目光看着年轻人,年轻人叹了口气,站起来把座位让给老大爷。没想到,就在站起来的瞬间感到天旋地转,之后便不省人事了。诚然,公交上给老人让座是一种修养,但年轻人也有可能上班太过疲惫,也可能身体不大舒服,也可能有其他原因,如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,便容易陷入狭隘之中;在全面地了解事实的真相之前,不妄下论断,是一种成熟,也是高情商的体现。
其次,学会沟通,是成长的关键。
由于认知不一,每个人的思维都有所差异,沟通方式也各有不同,很多时候“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”。指向别人是指责,并不是合理的沟通。指责是站在自己的角度,带着负面情绪去埋怨对方,而沟通则是考虑到双方的立场,出于关心,给予对方善意的提醒。每个人都有面对不幸的时候,与其将矛头直指对方,不如共同面对,冷静思考。有一句话说,“与人沟通时,70%是情绪,30%是内容”,当没有正确地表达内容时,误解就会因为情绪的激化而进一步加深。动辄用指责的语气苛待别人,有时非但没有起到提醒的作用,更容易引起反效果。不依不饶,最易雪上加霜;保持客观冷静,才有大格局。
最后,审视对错,是人生的智慧。
有的人太在意别人的目光,活成了别人希望的样子,失去了真实的自己。主持人何炅从小就事事为别人着想:考试时同学因为近视而看不清黑板,他就帮忙摘抄;老师扭伤了脚,他就扶老师去坐公交。但这些却被人说成是“爱出风头”,随着心智的成熟,他才明白:撕掉别人贴的标签,才能活得轻松又自在。所以,当他人有不同意见的时候,我们应当审视是否在理,如果对方说得有道理,那么确实该反省自己,如果对方的指责只是为了抬高自己,便可不必在意。不要让自己为别人的情绪负责,懂得拒绝无理取闹的指责,才能真正成长起来。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