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试只靠背诵?没背过的题就不会答?要走出只会背题的误区
2023年2月6日

先看看这道题的答法,是不是很牛x?这华丽的词语、规范的表达,简直是面试答题的范文啊。如果你真的这么想,然后把好的句子摘抄下来,哈哈哈哈,恭喜你,你的方法是错的。或者说,性价比是不高的!

题目+答案

对低风险地区人员,强制劝返,随意静默封城代替管控的防控一刀切,引起了群众的强烈反感。近期啊,**通报了违反九不准规定和处置疫情简单化一刀切的典型案例,并要求各地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,切实保障群众正正常生产生活秩序。对此,你是怎么看的?

作答:

各位考官,一刀切的作为是城市机械化,简单粗暴化的工作方法,与政策初心相违背,本质上是典型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是懒政,怠政,庸政的表现,有悖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。

首先,一刀切的做法,暴露的是个别地方领导干部本领不足,素质不高,水平不行的问题,把倡导性,引导性的工作异化为强制性的要求,表面上看是有魄力、力度大,实际上与不折不扣抓落实相去甚远,与有力有序推进工作毫不搭边。

那这些一刀切的做法,其实危害极大,贻害无穷。

它切掉的是群众的理解和支持,切掉的是政策的严肃和权威,同时他切掉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和认同度,其结果必然是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,影响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长此以往,就会像一堵无形的墙,把我们的党和人民群众隔开,使政府失去根基,失去血脉,失去力量。

再往深层次去看,一刀切的根源主要在于一些领导干部三观错位,权力观出现了扭曲,政绩观出现了偏差,事业观也失去了准绳。该实地调研,科学决策的时候闭门拍脑袋决策,大搞一言堂,该因地制宜,灵活变通的情况,满足于知道了,转发了,安排了,只求不出事。

因此,我们必须要完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,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,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。

第一,我们应该在治理方式上下功夫。要锻炼堪称精准的手段,坚守法治思维,树立正确的政绩观,下好绣花功夫。

第二,在机制设计上,我们应该因地制宜,因时制宜,因事制宜分类施策,原则问题、底线问题等方面该迁移到的时候绝不容妥协,民生问题,群众利益等方面,该包容审慎的时候,具体问题也要具体分析。

第三,在考核考评上,需要树立重实干,更重实际的用人导向,引导党员干部乃至全党担当尽责干事创业。

误区:

很多考生的积累方式,是看一些博主的解析,然后把这些好的答案积累一下,但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是,这道题会了,再看一道题,怎么还不会啊,这么多题,咋背啊?

原因:

不客气的说,至少80%的考生在用错误的备考方式去准备面试,就是:答题往语言的高大上去靠拢,想说的规范一点,觉得ZF机关面试,答题就得官方,就得有高度。

其实不是的。

我们在体制内工作中,除了一些会议、汇报、总结、宣传材料语言是需要一些规范,但这些材料是书面语,是写给别人看的。但是,面试是说话,是交流,是说给人听的,更多是把我们的「想法」表达给考官。

答题的「高大上」是我们思考问题的「高大上」,并不是说话语言的「高大上」。

但是呢,大部分考生并不明白这个道理。

像图二里面这些标黑的文字,几乎每个句子都很书面语,别说考生,就是让写这个答案的博主现场答,也不可能做到这么「规范」的表述。

因为这些答案很多都是「写」出来的,「改」出来的,不是短时间能「答」出来的。

解决:

我们在看一些解析的时候,不要学着用那些答案(包括我写的),而是应该把这些答案「转化为」自己的语言,因为自己的语言才是你熟悉的,才会更好表述。

我来举一个例子,比如图二提到一刀切的影响。

文字表述:影响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
我们用自己的理解,也可以展开啊:对于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,像一些街边的商铺,本身生意就不好,如果一刀切的管控,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很容倒闭,就会造成更多人失业。

文字表述是我们「陌生」的,而自己的理解,是我们「熟悉」的。

所以,要多用我们熟悉的语言去答面试,而不是用一种我们「本不熟悉的语言」去作答,否则你会感觉怎么练习也很难流畅。

对于答题解析和答案,我们看的更多的是分析的角度,而不是表面的答案。

如果你能理解这一点,那你的面试提升会快很多。

练习方法有问题的宝子们抓紧调整哦~

面试提升,其实是一个个小细节的提升,正确的方法,提升才快。

其他面试问题,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

朝夕学长

这个人很懒,什么都没留下
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