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,越来越多年轻人分享打卡博物馆的体验,线下打卡展览、线上云逛博物馆成为年轻人的一种休闲、社交、生活方式。对此,你怎么看?
2023年7月13日

当前,越来越多年轻人分享打卡博物馆的体验,线下打卡展览、线上云逛博物馆成为年轻人的一种休闲、社交、生活方式。对此,你怎么看?

✅解题思路

 

先自己思考一遍,再看解析效果更好哦~

友情提示:

面试学习的是方法,不是答案。

 

✨这是一道现象题。(朝夕原创解析)

据统计,关注博物馆信息人群中,18~30岁的总占比近50%。在面向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中,89.72%的受访者去过博物馆,42.04%的受访者每年去1至2次博物馆。

👉这这道题明显是积极类的现象题,我们可以谈谈「意义」,可以谈谈「原因」,这两个是大家都能够想得到的。

🔆如果想出亮点的话,我们可以想一下,是否题目中的现象存在一些「问题」。

🤔一般情况下,一个新颖的事情往往都会些「问题」的。

🚩打个比方,就像“淄博烧烤”很火热,我们提出的「问题」或者「担忧」可以是,这种热度是否能持续下去?

对于这些问题,如果能谈一谈的话,就会比其他考生多一点「看法」,也更容易脱颖而出。

✅思维导图

✍️作答参考

✅入题

“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”。许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,是为了探索文物带来的神秘,追求历史与文化的魅力,折射出年轻人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,和对文物历史价值的求知欲。

✅原因

博物馆是怎么获得大家喜爱的呢?

第①,科技带来的吸引力。不管是开发数字IP、制作x程序与App,还是各类AR、VR等数字化技术,让看起来“死板”的博物馆“活”了起来,让游客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,这种把文化和科技结合起来的视觉盛宴,受到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追捧。

第②,近距离互动式的体验。除了常规展览外,一些博物馆还开展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互动工作坊、讲座、展演等活动,比如,云南省博物馆的《古滇寻迹》热门的“剧本杀”形式、广州博物馆的《决战观音山》沉浸式游戏等,这些互动式的体验拉近了博物馆和大众的距离。

第③,满足了年轻人的口味。一些博物馆还利用社交媒体作为宣传展示的窗口,积极“圈粉”年轻人。一些博物馆媒体账号语言诙谐幽默,不管是讲述形式,还是内容创作,融合了很多年轻人喜欢的“梗”,包括一些“文物表情包”“文物盲盒”“文化3D打印”等等,“圈粉”了很多年轻人。

✅担忧

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入博物馆的同时,也不免存在一些担忧:对博物馆的喜爱是否能够持久,是否只是为了凑热闹,是否只是走马观花式参观,是否学到了历史文化知识,是否获得了自我提升?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。

✅对策

博物馆数字产品除了刺激眼球上,还要落脚到“文物”两个字:

一方面,博物馆要做好文物历史的传承。博物馆创新推广形式是值得肯定的,但推广的目的更加重要,无论是AR、VR等数字化手段,还是博物馆拍照打卡,都不应该一味追求“热度”,要为博物馆的展品内涵服务,对文物的内在价值、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深入挖掘阐释。

另一方面,博物馆要把握好“地气”和“庄严”的平衡。博物馆毕竟不是游乐园、娱乐场所,不能一味用流行的方式取悦观众。让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、爱上传统文化,才是博物馆的重要责任,博物馆要发挥博物馆文化机构的功能,在不偏离专业、学术、科学等的基础上,促进文物活化利用、文旅融合发展。

朝夕学长

这个人很懒,什么都没留下